中国民间一直流传至今的故事

墨水吧 人气:1.47W

中国民间故事作为民间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,所承载的不仅是知识、经验、智慧,更沉淀了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基因。下面就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中国民间小故事,希望对你有用!

中国民间一直流传至今的故事

中国民间小故事篇1:一次难忘的拥抱

1983年夏天,年逾古稀的婆婆患了一场重病,我赶紧从油田请假回家看望老人。到家后,我来到婆婆床前,精心护理照料,给婆婆洗脸、擦身、按摩肢体,给婆婆调理饮食,做可口的饭菜补养身子,以弥补不能在婆婆身边长久伺候的愧疚。

在家那5天里,我全天候围着婆婆转,就像儿女般对老人。婆婆在床上不住地念叨:“平儿,婆婆什么都没有给过你,你为啥待我这般好?”我说:“妈把自己疼爱的儿子给了我,我做媳妇的当然要孝敬您老人家啊!”一句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,说得婆婆在床上乐开了花。

说实话,身为儿媳的我,与两个长期守护着女儿比,我确实做的太少了,我也深感自己对老人尽孝的不够。由于工作忙,只在老家陪了婆婆短短5天,我就得回油田上班了。那天中午,我把一切为婆婆安排好后,便走出家门准备乘车离开,然而在我回头时猛地吃了一惊:婆婆竟然拄着拐棍踉跄着走出大门,还用一只手遮挡着刺眼的阳光,在吃力地目送分别的儿媳呢!看到这一幕,我赶紧回到婆婆身边,紧紧地拥抱了婆婆……

婆婆在我怀里有着片刻的痉挛,然后,哽咽着:“我养大了五个女儿,从来没有得到女儿的拥抱;却在今天,得到了儿媳妇的贴心拥抱,我值啊,我好幸福……”说着说着,婆婆抱着我像小孩子似的放声大哭起来。此刻,我很理解,婆婆的哭是老人对爱的一种渴望,是老人对儿女的一种思念,也是老人对心灵荒芜的一种宣泄。

这次与婆婆的拥抱令我终生难忘。因为那一刻,我深有感触:家有老人,更应体谅他们的精神追求,更要体谅老人的寂寞,他们有时就像婴孩一样,迫切需要肌肤之亲。而给予老人适当的爱抚,并不需要投入过多的精力,只要作晚辈的稍用心思,拿出照顾孩子十分之一的爱心和耐心,哪怕是给予一个深情的拥抱,就是对老人的最大安慰。

中国民间小故事篇2:断臂菩萨

东魏天平年间,在山东博兴县有一位张石匠。他的手艺全国闻名,他雕刻的龙凤活灵活现,各种动物、人物栩栩如生。

张石匠妻子早亡,膝下有一女儿,父女两个相依为命。他的女儿叫秀娥,当年十八岁,长得如花似玉,知书达理,贤惠聪明。来张家提亲的都踏破了门槛,秀娥却没有一个中意的。

天平元年,东魏孝静皇帝元善见信奉佛教,要求在全国各地修建庙宇,号召人们拜佛念经。

当时,博兴县境内,要建一座龙华寺,雕刻佛像的责任就落在了张石匠手中。张石匠到山区选好了石料,运到龙华寺,开始动手雕凿。

当时监工叫吴良心。他是知府的小舅子,为人刻薄,心黑手辣,他依仗着姐夫是知府,仗势欺人,欺男霸女,无恶不作,一直到三十岁,也没有哪个良家姑娘嫁给他。

为了早日完成工期,监工驱赶着大家,加班加点,经过三年多的时间,龙华寺终于建成,剩下的就是安奉佛像了。

由于佛像多,石匠少,进度比较缓慢,那吴良心就盯在工地上,不让石匠回家,日夜加班,吃饭的时候都是由家人送到工地上。

这一天,秀娥去给父亲送饭,迎面碰上吴良心,他看见秀娥,简直被她的美貌惊呆了,两只眼睛看了又看,不离秀娥的身上,秀娥羞得低着头来到父亲身边。

吴良心跟着秀娥,来到张石匠跟前,嬉皮笑脸地说:“姑娘,多大了,找婆家没有?没有,我给你找一个?”

张石匠看了,没好气地说:“不劳吴大人费心了,闺女有了婆家了!”

“有婆家了?不知道是谁家的公子这么有福气?”吴良心嬉皮笑脸地说着,还用手去捏秀娥的脸。

张石匠看了大怒,一把把他的手打开说:“放尊重点儿,滚!”

吴良心讨了个无趣,愤愤地说:“张石匠,这闺女早晚是我的,你别给脸不要脸。”

父亲吃完饭,秀娥收拾碗筷回家,走在半路上,突然,从庄稼地里跳出几个人来,手里都拿着刀,为首的就是监工吴良心。

吴良心走上前,淫笑着说:“姑娘,怎么样,今天就和我回家成亲,亏待不了你。”一边说着,一边往上凑,伸出手来拉秀娥。

秀娥一看跑不了了,干脆,一不做二不休,宁可死也不受辱。她抡起巴掌,照着吴良心脸上就是一个耳光。

吴良心气极了,咬着牙说:“你竟敢打老子,来,把她捆起来,抬到我家去。”

大家一起围了过来,就在这时,来了一位姑娘,一手拿着莲花,一手拿着拂尘,大声喊道:“光天化日,朗朗乾坤,竟敢欺负良家妇女?”

吴良心看了看姑娘,面相方圆,弯眉细目,微翘的嘴角饱含笑意,真像仙女下凡,笑着说:“好,又来了一位,我都要了,给我把她也捆起来。”

大家围过来,只见那位姑娘挥动拂尘,三下五除二,把那几个人打倒在地,然后走到秀娥跟前,给她解开绳索。吴良心乘机从背后拿着刀悄悄地走了过来。

“恩人,小心!”秀娥高喊了一声。

那位姑娘连头都没有回,把拂尘往后一甩,吴良心倒退了几步,扑通一声仰面摔在了地上。

就在这时,张石匠带着几个人跑来,吴良心看了,指着张石匠说:“张石匠,你竟敢叫人谋害我,等着瞧。”说完带着大家一溜烟地跑了。

张石匠来到姑娘面前,连连致谢:“多谢恩人救命之恩,不知恩人姓甚名谁,家住哪里,我以后亲自登门道谢。”

姑娘笑了笑说:“路见不平,出手相助,是我份内之事,不必道谢。”说完,转身不见了踪影。

所有的雕像基本完工,大殿里的释迦三尊像由张石匠亲自雕刻,也全部完工,只剩下一尊单体协侍菩萨像,还没有动工。

孝静皇帝传来谕旨,三月三要驾临龙华寺拜佛。现在剩下不到半月的时间了。吴良心听了,眼珠子一转,就把雕刻协侍菩萨的任务交给了张石匠。

张石匠选好石料,心里琢磨着怎样雕凿,这时,救自己女儿的那位姑娘出现在眼前,他挥动锤子和钢钎,日夜不停,几天的功夫就完成了,看着自己雕凿的菩萨像,张石匠会心地笑了。

龙华寺里所有的雕像全部落座,州府的官员都来观看,吴良心跟在众人后面,来到了大殿里面,当他来到协侍菩萨前,看了看,觉得面熟,再仔细一看,不觉大怒,那尊菩萨像,就是那天打他的那位姑娘。他悄悄地来到他姐夫面前,凑在耳朵边细说了一遍。

知府听了,命人把张石匠捆在寺内的一棵树上,指着张石匠说:“张石匠,你竟敢把凡人雕凿成菩萨,这是亵渎神灵,也是欺君之罪,应该满门抄斩,念你雕佛有功,砍掉你的双臂,让你的女儿到吴良心家中为奴。”

上来两个刽子手,挥起大刀,照着张石匠的左右臂砍去,围观的人吓得惊叫一声,闭上了眼睛。

说时迟,那时快,张石匠的女儿跑过去,迎着刀伸出双臂,只听见“咔嚓咔嚓”两声响,秀娥的两只胳膊被砍掉了,顿时鲜血直流,张石匠大喊一声:“秀娥!”也昏死过去。

谁知过了一会儿,秀娥两只胳膊慢慢地长了出来,大家都万分惊奇。这时,一位衙役跑过来说:“知府大人,你快到大殿里去看看,菩萨的双手没了。”

知府来到大殿里面,也惊呆了,只见协侍菩萨的双臂,不知去向。皇帝就要来了,再重新雕凿已经来不及了,知府找来能工巧匠,雕凿了双手,可怎么也安不上。

三月三,皇帝来到了龙华寺,看了建筑和雕像,万分高兴,来到协侍菩萨面前,看到胁侍菩萨天衣褶纹流畅自然,璎珞疏密得体,姿态端庄秀气,连声称赞。

又看到菩萨没有双臂,脸色陡变,问:‘如此精美的雕像,为何没有双臂。“

有人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皇帝,皇帝大怒,将吴良心判了死刑,知府也削去官职,发配到伊犁,永不录用。失去双臂的协侍菩萨静静地站在大殿里面,观看着沧桑的变化,一站就是几百年。

中国民间小故事篇3:麻雀报恩

从前,有兄弟二人,老大蛮横霸道,老二性情温和。父母去世后,兄弟俩分家产,老大把良田好房都分到自个儿名下,老二只分得一间耳房,一亩薄田。

一天,老二在家中听得一阵麻雀叫声,出门一看,原来是一幼雀从屋檐上的窝子里掉了下来,摔断了腿。他看着怪可怜,就捡起来,找了一截布条子,小心地缠在它的腿上,然后又把它放回窝里。这只小雀的腿很快好了,出窝后和其他麻雀一样飞得自在。

到了春天,该播种的时候,那只麻雀含着一颗西瓜籽飞到老二家的窗台上,把西瓜籽放下,又飞走了。老二觉着好玩,就把这颗籽种下了,不久发了芽,长出一棵特别壮的苗苗,在老二的精心护理下,结出一颗枕头大的西瓜,八月十五中秋节摘下抱回家,用刀一切,竟切出一个金娃娃。他心里那个高兴劲就没法说了。从此老二过上了富足的日子。

再说老大,看着穷兄弟猛地变富觉着奇怪,就去问老二怎么发的财。老二不会说假话,实打实地说给他听。老大听着,心里打起了歪主意。他返回家去就搭着梯子在房檐上寻麻雀窝,掏出一只未出窝的小雀,就把它的腿给折断了,疼得小雀“叽叽”直叫。完后他也照着老二的做法,给小麻雀的腿接上,用布条裹住,还给上了药呢。然后他把麻雀放回窝里。麻雀出了窝,能飞了,也给他含来一颗西瓜籽。春天一来,老大高兴地把它给种上,全部心思都用在了这一棵苗上,盼望着能结出个金娃娃。西瓜结上了,个子倒也挺大,到了八月十五,他摘下来抱回家,用刀慢慢切开,一看,里面不是金娃娃,竟是个贼白贼白的骨头娃娃,一脸的苦相。老大当时那个气劲也没法提了,嘴里喃喃对着那个骨头人人说:“是金不是金,倒没啥,可你是苦啥哩!”

自打那时起,老大背了运,光景一天不如一天,老二的生活却是越过越红火。

中国民间小故事篇4:宫女图

从前有个青年,姓天名台,母子二人靠打柴生活。这天,天台正在山上打柴,忽然天气大变,下起大雨。天台见无法回家,急得团团转,不由地把斧子往地上一摔,只听“哗啦”一声,闪开一个山门,门里走出一个道姑,道姑说:“你这人毫无道理,为何敲俺的门?”天台一愣,忙上前施礼,说:“对不起,我是无意的,不知您在这里。”道姑说:“我看你是个诚实孝顺的人,我有一件宝贝,叫如意百宝图,你拿去吧。同时,你说长,它就长,你坐在上边,说到哪里去,它就带你哪里去,到地方他就会自动停下,你说落,它就落,你说缩,它就缩小,你就可收起来了。”

天台接过图,正在道谢,一眨眼,道姑不见了,山门也关上了。天台想,我正想回家,不如试上一拭。他取出如意图,说声长,宝图就长成像芦席那么大了。他往中间一坐说:“我要回家。”宝图就自动升起,将天台连同柴草驮到了天台家门口。天台说声“落”,就落在了地上,天台说“缩”,宝图就缩小了,天台就收藏起来,去见母亲。

母亲正挂心儿子,见儿子回来了,又带回一件宝贝,非常欢喜。自此以后,天台打柴就不费力了,日子一天天好起来。

半年以后,天台想:人家都说帝王皇宫好,我何不去看看,开开眼界。当夜静以后,天台取出如意百宝图,说声“到皇宫”,宝图便飞起,将他带进了皇宫御花园。天台放了宝图,天已黎明,他欣赏了各种花草,游览了假山真水。正向前走着,迎面来了一位宫女,这宫女不由地起了爱慕的心,彼此通了姓名,叙说起身世,二人情投意合。宫女说:“我整天在宫中,非常厌烦,讨厌宫廷生活,愿随郎君到乡下去”。天台说:“你现在跟我走吧!”宫女说:“现在这样走不行,无论走到哪里皇上都能找到,定会出祸来。”宫女取出自己的画像交给天台,说:“这是皇上画的宫女图,皇上要封我为贵妃,现在离册封还有十天时间,你回去快想办法来救我。”天台坐了宝图回家以后,让母亲想办法,母亲也干着急,正焦心,想起道姑来。对!道姑能赠宝图,定有办法救宫女,天台来到山上,用斧子敲开山门,见了道姑说明来意,道姑说:“好办,你跟我去。”天台随道姑来到京城以外,道姑让天台在城外等着,独自进了金銮殿,把皇上的御印盗了出来,见了天台,对天台说,这是皇上的御印,皇上丢了御印,一定很着急,你把它放到附近井里,等张出皇榜以后,你揭榜献了御印,就可向皇上要宫女了。”说完,道姑就不见了。

皇上丢了御印,焦急万分,张出榜示,言明谁找到御印,高官任坐,俊马任骑,要什么给什么。天台上前揭下皇榜,看榜官带着天台来到八宝金銮殿,皇上说:“你能找到御印吗?”天台说:“能”。天台带着人来到城南门外的井边,说就在井里,皇上即令人打捞,找到了御印。

皇上问天台:“你想要什么”,天台拿出宫女图,说要画上的宫女。皇上想反悔,又不好改口,只好答应。天台领着宫女回到家里和和睦睦地过起日子来。

一九八七年七月六日采录于张汪镇丁楼村

讲述者 崔正田 男 张汪镇丁楼村 农民

搜集者 裴明连 男 张汪镇后寨子村 农民

中国民间小故事篇5:隐身草

从前,滕南有个老财主,家里常年供奉着财神,梁头上雕着元宝图案,大门上写着“招财进宝”的横披,衣服上绣着大制钱的花样,啦起呱来也三句离不开“财”字,当地老百姓给他起了个外号:“老财迷”。

老财迷虽有万贯家产,阔得淌油,但对长工们却十分苛刻。长工们挣命劳力干上一年,到头来还是两手空空,那是恨在心里,骂在嘴上。

老财迷院子里有棵老槐树,树上有个大老鸹窝。他老婆整天夸这个老鸹窝象聚宝盆,他家就是靠着这个“聚宝盆”才富起来的。时间长了,长工们都听腻歪了。有一天,张三、李四、朱五、杨六四个人凑到一起,嘀咕了半天,想了一个主意,要让老财迷自己亲手把这个“聚宝盆”拆掉。

这一天早五更,老财迷起来催长工们下地干活,刚一出屋门,就见老槐树下模模糊糊有几个人影,还嘀嘀咕咕在喊喳什么。他忙不迭地躲到假山后,竖起耳朵,想听个究竟。只听张三说道:“咱又不认识什么样的是隐身草,怎么找法呀?”李四说:“反下是编在老鸹窝上,不行我上去一根一根地挑。”朱五说:“不妥当!老鸹一叫,惊醒了东家怎么办?”杨六说:“那好办,咱先用长杆子把老鸹赶跑,再躲到一边,就是东家起来,一看没人,他准回去睡觉。等他一关门,咱就行动。就这么定了!赶明天半夜里动手。”停了霎,又听杨六说:“刘老道说的这棵隐身草,可是无价之宝。有了它,谁也看不见,想干什么就干什么,咱先说下,不管谁用这根隐身草发了财,可千万不能忘了咱弟兄们。”

老财迷又听他们几个嘁嘁喳喳了一阵子,可没听清说了些什么,就看他们下地干活去了。老财迷兜了这个底,又气又喜,气的是长工们要偷他家的宝贝;喜的是他马上就能弄一件无价之宝。他急忙回到屋里,把刚才的事一五一十告诉了老婆,他老婆只了半信半疑。接着又商量了半天,趁着天还不大亮,就开始行动了。

老财迷慢慢地爬上树杈,就拆起老鸹窝来。他老婆在树下仰起脸看着,老财迷拿起一根枯枝子问:“看见我了吗?”“看见了。”老婆应着。他又拿起一根问:“看见我了吗?”老婆还是回答看见了。就这么一连问了二十五、六回,他老婆仰得脖子疼,实在受不了了,便低下了头。谁知上边又问:“看见了吗?”他老婆气得随口说:“没见!”老财迷一听,喜出望外,如获至宝,忙把手中的树枝揣到怀里,下了树,回到屋里,把它藏在了大木柜里。

这一阵子,可把个老财迷折腾毁了,他一边倒在床上休息,一边琢磨着发财的点子。想来想去,金银财宝再多,也不如做官光棍,去偷县太爷的大印,弄个七品县令做做。

第二天晌午,他取出隐身草插在脖领上,备上马直奔滕县城里去了。一个时辰的工夫,就来到县衙门前。守门的衙役可巧正在打盹,衙役都没看见我。于是他放心大胆地来到大堂上,直奔公案桌,抱起官印转身就走。值班的衙役们一看,哪里来的愣种,竞偷到县太爷头上来了!就一拥而上七手八脚地把老财迷打倒在地,捆绑起来,夺回官印。这时县太爷从屏风后闪出,问清原由,责令衙役重打四十,押入南牢,听候发落。

一九八七年四月二十日采录于柴胡店镇柴胡店村

讲述者:李 涛 男 柴胡店镇柴胡店村 农民

搜集者:孔庆海 男 柴胡店镇文化站 干部

中国民间故事作为民间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,所承载的不仅是知识、经验、智慧,更沉淀了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基因。下面就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中国民间小故事,希望对你有用!

中国民间小故事篇1:一次难忘的拥抱

1983年夏天,年逾古稀的婆婆患了一场重病,我赶紧从油田请假回家看望老人。到家后,我来到婆婆床前,精心护理照料,给婆婆洗脸、擦身、按摩肢体,给婆婆调理饮食,做可口的饭菜补养身子,以弥补不能在婆婆身边长久伺候的愧疚。

在家那5天里,我全天候围着婆婆转,就像儿女般对老人。婆婆在床上不住地念叨:“平儿,婆婆什么都没有给过你,你为啥待我这般好?”我说:“妈把自己疼爱的儿子给了我,我做媳妇的当然要孝敬您老人家啊!”一句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,说得婆婆在床上乐开了花。

说实话,身为儿媳的我,与两个长期守护着女儿比,我确实做的太少了,我也深感自己对老人尽孝的不够。由于工作忙,只在老家陪了婆婆短短5天,我就得回油田上班了。那天中午,我把一切为婆婆安排好后,便走出家门准备乘车离开,然而在我回头时猛地吃了一惊:婆婆竟然拄着拐棍踉跄着走出大门,还用一只手遮挡着刺眼的阳光,在吃力地目送分别的儿媳呢!看到这一幕,我赶紧回到婆婆身边,紧紧地拥抱了婆婆……

婆婆在我怀里有着片刻的痉挛,然后,哽咽着:“我养大了五个女儿,从来没有得到女儿的拥抱;却在今天,得到了儿媳妇的贴心拥抱,我值啊,我好幸福……”说着说着,婆婆抱着我像小孩子似的放声大哭起来。此刻,我很理解,婆婆的哭是老人对爱的一种渴望,是老人对儿女的一种思念,也是老人对心灵荒芜的一种宣泄。

这次与婆婆的拥抱令我终生难忘。因为那一刻,我深有感触:家有老人,更应体谅他们的精神追求,更要体谅老人的寂寞,他们有时就像婴孩一样,迫切需要肌肤之亲。而给予老人适当的爱抚,并不需要投入过多的精力,只要作晚辈的稍用心思,拿出照顾孩子十分之一的爱心和耐心,哪怕是给予一个深情的拥抱,就是对老人的最大安慰。

中国民间小故事篇2:断臂菩萨

东魏天平年间,在山东博兴县有一位张石匠。他的手艺全国闻名,他雕刻的龙凤活灵活现,各种动物、人物栩栩如生。

张石匠妻子早亡,膝下有一女儿,父女两个相依为命。他的女儿叫秀娥,当年十八岁,长得如花似玉,知书达理,贤惠聪明。来张家提亲的都踏破了门槛,秀娥却没有一个中意的。

天平元年,东魏孝静皇帝元善见信奉佛教,要求在全国各地修建庙宇,号召人们拜佛念经。

当时,博兴县境内,要建一座龙华寺,雕刻佛像的责任就落在了张石匠手中。张石匠到山区选好了石料,运到龙华寺,开始动手雕凿。

当时监工叫吴良心。他是知府的小舅子,为人刻薄,心黑手辣,他依仗着姐夫是知府,仗势欺人,欺男霸女,无恶不作,一直到三十岁,也没有哪个良家姑娘嫁给他。

为了早日完成工期,监工驱赶着大家,加班加点,经过三年多的时间,龙华寺终于建成,剩下的就是安奉佛像了。

由于佛像多,石匠少,进度比较缓慢,那吴良心就盯在工地上,不让石匠回家,日夜加班,吃饭的时候都是由家人送到工地上。

这一天,秀娥去给父亲送饭,迎面碰上吴良心,他看见秀娥,简直被她的美貌惊呆了,两只眼睛看了又看,不离秀娥的身上,秀娥羞得低着头来到父亲身边。

吴良心跟着秀娥,来到张石匠跟前,嬉皮笑脸地说:“姑娘,多大了,找婆家没有?没有,我给你找一个?”

张石匠看了,没好气地说:“不劳吴大人费心了,闺女有了婆家了!”

“有婆家了?不知道是谁家的公子这么有福气?”吴良心嬉皮笑脸地说着,还用手去捏秀娥的脸。

张石匠看了大怒,一把把他的手打开说:“放尊重点儿,滚!”

吴良心讨了个无趣,愤愤地说:“张石匠,这闺女早晚是我的,你别给脸不要脸。”

父亲吃完饭,秀娥收拾碗筷回家,走在半路上,突然,从庄稼地里跳出几个人来,手里都拿着刀,为首的就是监工吴良心。

吴良心走上前,淫笑着说:“姑娘,怎么样,今天就和我回家成亲,亏待不了你。”一边说着,一边往上凑,伸出手来拉秀娥。

秀娥一看跑不了了,干脆,一不做二不休,宁可死也不受辱。她抡起巴掌,照着吴良心脸上就是一个耳光。

吴良心气极了,咬着牙说:“你竟敢打老子,来,把她捆起来,抬到我家去。”

大家一起围了过来,就在这时,来了一位姑娘,一手拿着莲花,一手拿着拂尘,大声喊道:“光天化日,朗朗乾坤,竟敢欺负良家妇女?”

吴良心看了看姑娘,面相方圆,弯眉细目,微翘的嘴角饱含笑意,真像仙女下凡,笑着说:“好,又来了一位,我都要了,给我把她也捆起来。”

大家围过来,只见那位姑娘挥动拂尘,三下五除二,把那几个人打倒在地,然后走到秀娥跟前,给她解开绳索。吴良心乘机从背后拿着刀悄悄地走了过来。

“恩人,小心!”秀娥高喊了一声。

那位姑娘连头都没有回,把拂尘往后一甩,吴良心倒退了几步,扑通一声仰面摔在了地上。

就在这时,张石匠带着几个人跑来,吴良心看了,指着张石匠说:“张石匠,你竟敢叫人谋害我,等着瞧。”说完带着大家一溜烟地跑了。

张石匠来到姑娘面前,连连致谢:“多谢恩人救命之恩,不知恩人姓甚名谁,家住哪里,我以后亲自登门道谢。”

姑娘笑了笑说:“路见不平,出手相助,是我份内之事,不必道谢。”说完,转身不见了踪影。

所有的雕像基本完工,大殿里的释迦三尊像由张石匠亲自雕刻,也全部完工,只剩下一尊单体协侍菩萨像,还没有动工。

孝静皇帝传来谕旨,三月三要驾临龙华寺拜佛。现在剩下不到半月的时间了。吴良心听了,眼珠子一转,就把雕刻协侍菩萨的任务交给了张石匠。

张石匠选好石料,心里琢磨着怎样雕凿,这时,救自己女儿的那位姑娘出现在眼前,他挥动锤子和钢钎,日夜不停,几天的功夫就完成了,看着自己雕凿的菩萨像,张石匠会心地笑了。

龙华寺里所有的雕像全部落座,州府的官员都来观看,吴良心跟在众人后面,来到了大殿里面,当他来到协侍菩萨前,看了看,觉得面熟,再仔细一看,不觉大怒,那尊菩萨像,就是那天打他的那位姑娘。他悄悄地来到他姐夫面前,凑在耳朵边细说了一遍。

知府听了,命人把张石匠捆在寺内的一棵树上,指着张石匠说:“张石匠,你竟敢把凡人雕凿成菩萨,这是亵渎神灵,也是欺君之罪,应该满门抄斩,念你雕佛有功,砍掉你的双臂,让你的女儿到吴良心家中为奴。”

上来两个刽子手,挥起大刀,照着张石匠的左右臂砍去,围观的人吓得惊叫一声,闭上了眼睛。

说时迟,那时快,张石匠的女儿跑过去,迎着刀伸出双臂,只听见“咔嚓咔嚓”两声响,秀娥的两只胳膊被砍掉了,顿时鲜血直流,张石匠大喊一声:“秀娥!”也昏死过去。

谁知过了一会儿,秀娥两只胳膊慢慢地长了出来,大家都万分惊奇。这时,一位衙役跑过来说:“知府大人,你快到大殿里去看看,菩萨的双手没了。”

知府来到大殿里面,也惊呆了,只见协侍菩萨的双臂,不知去向。皇帝就要来了,再重新雕凿已经来不及了,知府找来能工巧匠,雕凿了双手,可怎么也安不上。

三月三,皇帝来到了龙华寺,看了建筑和雕像,万分高兴,来到协侍菩萨面前,看到胁侍菩萨天衣褶纹流畅自然,璎珞疏密得体,姿态端庄秀气,连声称赞。

又看到菩萨没有双臂,脸色陡变,问:‘如此精美的雕像,为何没有双臂。“

有人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皇帝,皇帝大怒,将吴良心判了死刑,知府也削去官职,发配到伊犁,永不录用。失去双臂的协侍菩萨静静地站在大殿里面,观看着沧桑的变化,一站就是几百年。

中国民间小故事篇3:麻雀报恩

从前,有兄弟二人,老大蛮横霸道,老二性情温和。父母去世后,兄弟俩分家产,老大把良田好房都分到自个儿名下,老二只分得一间耳房,一亩薄田。

一天,老二在家中听得一阵麻雀叫声,出门一看,原来是一幼雀从屋檐上的窝子里掉了下来,摔断了腿。他看着怪可怜,就捡起来,找了一截布条子,小心地缠在它的腿上,然后又把它放回窝里。这只小雀的腿很快好了,出窝后和其他麻雀一样飞得自在。

到了春天,该播种的时候,那只麻雀含着一颗西瓜籽飞到老二家的窗台上,把西瓜籽放下,又飞走了。老二觉着好玩,就把这颗籽种下了,不久发了芽,长出一棵特别壮的苗苗,在老二的精心护理下,结出一颗枕头大的西瓜,八月十五中秋节摘下抱回家,用刀一切,竟切出一个金娃娃。他心里那个高兴劲就没法说了。从此老二过上了富足的日子。

再说老大,看着穷兄弟猛地变富觉着奇怪,就去问老二怎么发的财。老二不会说假话,实打实地说给他听。老大听着,心里打起了歪主意。他返回家去就搭着梯子在房檐上寻麻雀窝,掏出一只未出窝的小雀,就把它的腿给折断了,疼得小雀“叽叽”直叫。完后他也照着老二的做法,给小麻雀的腿接上,用布条裹住,还给上了药呢。然后他把麻雀放回窝里。麻雀出了窝,能飞了,也给他含来一颗西瓜籽。春天一来,老大高兴地把它给种上,全部心思都用在了这一棵苗上,盼望着能结出个金娃娃。西瓜结上了,个子倒也挺大,到了八月十五,他摘下来抱回家,用刀慢慢切开,一看,里面不是金娃娃,竟是个贼白贼白的骨头娃娃,一脸的苦相。老大当时那个气劲也没法提了,嘴里喃喃对着那个骨头人人说:“是金不是金,倒没啥,可你是苦啥哩!”

自打那时起,老大背了运,光景一天不如一天,老二的生活却是越过越红火。

TAGS:流传 民间